生物质发电兼具经济、生态与社会等综合效益,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一些问题,业内普遍认为,只要在政策、资金及技术方面给予适当扶持,生物质发电前景广阔。
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取材于农林资源、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及畜禽粪便等,具有环境友好、来源广泛、储量丰富、可再生及可储存等特点。生物质能可以通过物理转换(固体成型燃料)、化学转换(直接燃烧、气化、液化)、生物转换(如发酵转换成甲烷)等形式转化为不同燃料类型,满足各种形式的能源需求。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积极投入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也是当前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路径。我国计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生物质气,2030年这一比例继续提高至30%。这意味着需尽快打破以煤为主体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格局,生物质气化发电设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较现实的出路。随着技术进步及产业化应用不断突破,生物质能作为世界*四大能源,正以其优越性,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门之一。其中,生物质直燃发电是生物质能规模化利用的重要形式,生物质沼气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等都属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
低碳环保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生物质发电在低碳和环保上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无论从技术发展、产业现状还是国家导向的角度来看,生物质气化内燃发电,生物质发电都应承担起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责任,未来应着力在降低化石能源依存度、提升能源供应可持续性、处置废物物资源、避免化石能源耗用和废弃物焚烧污染、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可知,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广大科研人员、投资者和国家较为关心的事情。